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了解到,近兩年開始,外國零部件巨頭開始了針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布局,繼傳統汽車領域后,外資零部件企業又開始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入侵。這次,國產零部件市場是否會再次淪陷,結果還未可知。
有相關報告顯示,2016年外資、合資車企占到中國的市場份額超55%,而這兩類車企幾乎將國產零部件企業排除在外。連在中國實現本土生產的合資整車廠的的一級供應商中,90%以上是外資或合資零部件企業;另外自主品牌車企也有將近50%的一級供應商屬于外資和合資零部件企業。
2017年就有多家外資品牌在中國新建或者合資項目,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了解到與他們合作的均是業界的巨頭。例如:博世首個智能化助力器項目落戶南京、法雷奧聯手西門子常州設新能源車驅動電機項目、采埃孚與北汽集團合資電動汽車零部件項目、麥格納與華域汽車合作生產電驅動系統、佛吉亞與比亞迪合資生產汽車座椅業務、德爾福湖北荊州汽車線束工廠開工等等。
在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中,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高達萬家,但是普遍集中在一些玻璃、后視鏡、橡膠件、保險桿等技術含量不高、低附加值的零部件領域,而且呈現分散重復的局面,而在發動機、變速箱核心部件以及汽車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方面,90%的市場卻由外資品牌控制。
業內人士也因此將我國傳統汽車產業稱之為“空心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也在零部件論壇上強調,汽車零部件的關鍵領域仍然是以外資零部件為主,特別是在電氣化、高精密零部件領域更為突出。
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認為不用于傳統零部件格局已定,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將有機會讓中國零部件市場重排座次,甚至讓中國零部件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現在一場關于零部件企業的淘汰賽已經開始。在上述大背景下,國產零部件如何做強,又如何借勢快速“上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