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輪英制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分享: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前瞻性技術儲備方面與跨國公司還有差距,未來5~10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仍將處于技術追趕的地位。但是,這不意味著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會長期落后。
據統計,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大約有2萬家之巨,但是, 技術水平普遍較低、規模較小、占有率不高,更多的是扮演著供給一些諸如玻璃、后視鏡、橡膠件、保險桿等技術含量較低產品的卑微角色。而跨國公司控制了90%的汽車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及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等關鍵領域的市場份額,導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空心化”。業內人士無不痛心的指出,在中國每年高達數千萬輛的整車當中,所配備的自主關鍵零部件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據后輪英制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了解,去年,全球汽車產業大事不少,因技術進步、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跨國兼并重組不斷涌現,PSA收購歐寶、三星收購哈曼、高通收購NXP、江森自控收購泰科國際等百億美元規模的交易,開始逐漸改變汽車行業各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同時,博世、大陸等零部件供應商開始大范圍調整旗下業務結構,尋求外延式發展,以應對汽車業在電子化、網聯化和排放升級等方面的需求。在這種趨勢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該如何做?
首先,在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國內零部件企業要把握三個“開放”。一是市場要開放。過去,部分國內零部件企業過于依賴集團客戶或區域政策扶持,沒有充分參與開放的市場競爭,使自身處于相對閉塞的狀態。二是心態要開放。在與上下游企業和同行交流時敢于發聲,看到別人的進步更要明了自身的不足。三是合作要開放。要從簡單的項目合作向長期資本捆綁轉型,共享研發、制造、客戶資源,分散研發成本和投資風險。
其次,觀大勢、審自身、穩戰略。如今,汽車產品的結構和功能正在發生變化,汽車由數萬個零部件組成的說法將發生改變。電驅動系統逐漸普及將引起汽車結構簡單化,未來汽車或許僅是由車身基本構架和附屬件、車載中控系統、座椅等車內功能件以及集驅動、制動、轉向、懸架于一體的底盤系統構成,屆時一級供應商集成度將會更高。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應重新審視自身,重新匹配資源和可用資金,或是通過兼并重組提高產品集成度,或是與一級零部件供應商資金捆綁。更重要的是,確立市場定位后,要圍繞主營業務,堅定不移地實施長期發展戰略,切不可盲目進入未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