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1~4月內燃機行業進出口統計數據來看,內燃機行業出口總金額約為42.08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0.90%。其實,內燃機行業出口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疲態。從內燃機出口產品分類看,內燃機整機出口約12.51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29.2%;內燃機零部件出口總金額21.1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50%;剩余的20%為發電機組,出口金額為8.47億美元。圓錐滾子軸承生產廠-賽襄軸承是一家從事汽車軸承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生產型企業,我們將本著“不懈追求品質”的宗旨,向社會各界提供汽車軸承產品及滿意的服務。
邢敏認為,我國內燃機出口構成中,單缸機、便攜式發電機組等非道路用內燃機比例較大,歐美市場對這類小型通用發動機需求的弱化是內燃機整機出口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經濟在緩慢復蘇,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在車用內燃機領域,汽油機國際競爭力不強,柴油機在國際市場還保持一定競爭優勢,仍有發展空間。
整機出口結構得到優化
數據顯示,內燃機整機1~4月累計出口數量512.71萬臺,同比下降1.83%;累計出口金額12.51億美元,同比下降1.43%。上兩年同期則表現為大幅增長狀態。“此次發布的統計數據僅顯示了發動機整機出口數量、出口總金額出現同比下滑。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關注到,出口整機總功率仍處在上升狀態,這意味著出口內燃機整機產品結構也在不斷調整當中。”邢敏說。
從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的《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重點企業數據可以發現,2016年1~4月,統計在內的重點內燃機企業中,內燃機總銷量同比下降,但累計完成功率達到7.67億千瓦,同比累計增長5.17%。
近年來,在《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的指導下,內燃機企業通過加大開發、投放節能減排產品的力度,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產品結構,在一些細分市場,包括出口市場,實現了由“量”到“質”的提升。目前,由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起草的《中國內燃機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十三五”期間,提高內燃機全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將是主要發展任務。
柴油機出口借力“一帶一路”
“在國際柴油機市場,我國柴油機企業具備一定競爭力,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政策刺激下,車用柴油機出口將得到一定提升。”邢敏說。
作為國內主要的柴油機出口企業之一,玉柴的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其發動機板塊的主要增長點。據悉,今年第一季度,玉柴海外市場發動機進入量同比增長超過10%。其中,越南作為玉柴最大海外市場之一銷售量同比增長超過20%,大力開拓的泰國市場同比增長超過100%。玉柴海外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玉柴加強與東盟國家貿易合作,從市場開拓、服務網絡建設、服務配件保障等方面向海外市場全面發力,做好南美等區域的回暖準備,加強非洲等新市場的投入。
今年1~4月,車用汽油機累計出口94.33萬臺,占整機出口的18.40%,出口金額3.91億美元,占整機出口的31.27%。其中,數量占比77.66%的產品為50ml<排量≤250ml車用發動機,累計出口73.26萬臺,金額8401.72萬美元,占汽油機整機出口金額的21.48%,主要出口國家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越南、印尼。出口金額占比70.71%的產品為1000ml<排量≤3000ml車用發動機,累計出口15.48萬臺,累計金額2.76億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日本、俄羅斯、臺澎金馬關稅區、韓國、坦桑尼亞。
內燃機配件出口下滑
內燃機零部件出口中,37.81%的產品是非船用點燃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的零件,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印度;8.89%的產品為功率≥132.39kW(180hp)的柴油機零部件,累計出口金額1.88億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德國、日本、英國、俄羅斯;8.58%的產品是內燃機過濾器,累計出口金額1.81億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意大利、美國、日本、尼日利亞、德國。
“我們更應該關注為國際知名發動機企業配套的中國零部件企業,包括河南中原內配、廣東鴻特精密等內燃機配套企業海外業務發展十分迅速。”來自發動機行業的一位專家對記者說。中原內配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其海外業務繼續穩定增長。2013~2015年度,中原內配海外銷售額分別達到5.11億元、5.27億元和5.51億元。另一方面,山東濱州渤海活塞等內燃機配件企業也正在積極開拓歐洲、美洲、俄羅斯等國際市場,加強產品出口工作。
邢敏表示,無論是內燃機整機還是零配件企業,都應該關注節能減排政策趨勢、產業結構調整、傳統內燃機的技術改進等重要方向。企業應該積極通過提升產品質量以擴大中國內燃機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