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專業研發制造圓柱滾子軸承等車用軸承的賽襄軸承誠招圓柱滾子軸承代理,賽襄軸承網站資訊:彭博社最近刊文稱,中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的數量已經超過200家,隨著標準的提高,超過95%的企業將會失敗。上海預致汽車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豫認為:“這絕對是一個泡沫,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無法建立品牌,一旦資金燒光就會很快完蛋。”
一位來自汽車制造協會(國有背景)的資深高管認為,控制的目標是為了淘汰弱者,中國約90%的電動汽車創業公司可能會失敗。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家合資公司獲準生產汽車,還有三家企業正在申請許可證。中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已經有200家,支持這些公司發展的是一大批億萬富翁。電動汽車制造剛剛起步,中國試圖制定更嚴格的技術標準,將企業的數量壓縮到10家,正因如此,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將會迎來大洗牌。
馬云、郭臺銘、李嘉誠、賈躍亭積極參與投資,投資者至少已經投入20億美元制造新能源汽車。慷慨的補貼使得淘金熱升溫,同時也給產業帶來一些擔憂:許多企業缺少技術,不知道如何制造與特斯拉、通用汽車技術相當的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只留下10家企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董揚認為:“我們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是事實,但是應該允許任何人進入嗎?”他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考慮限制創業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最多10家。該數據不包括傳統汽車制造商,比如上海汽車集團、比亞迪。
即使這些創業公司獲得了批準,在真正轉換組裝線之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政府會制定更嚴格的質量標準。
本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一份文件,希望聽取公眾的意見,文件列出了17項技術,凡是準備銷售電動汽車的公司必須達標,目的是確保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技術涉及控制系統,在新能源汽車中,控制系統可以決定汽車的性能、穩定性;還有追蹤關鍵組件的信息系統以及電池循環利用技術。有媒體報道稱,2年之內,目前正在開發電動汽車平臺的企業有90%無法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