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湖北汽車軸承廠家-賽襄軸承網站資訊:工信部日前公布“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進展及各地“中國制造2025”推進狀況,各地形成了東部轉向裝備制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不同發展思路。相比我國傳統的東中西部“老三極”格局,制造業“新三極”格局正在加速成型。這是制造業升級和結構性改革的好勢頭。不過,在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制造業“新三極”布局應緊緊圍繞區域經濟一體化展開。
目前,寧波等地的首批試點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已經展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多個城市(群)將陸續展開試點。看各地披露的公開信息,自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至今,已有上海、廣東、江蘇等25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政策。安徽、河南、山西等中部省份提出全面升級制造業,除了繼續深挖能源開采設備、煤化工裝備、農機裝備、基礎工藝設備等原有優勢產業的潛能外,還提出將發展重點拓展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信息技術等產業。中部省份則不約而同地提出,進一步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提升高技術產業在整個制造業中的占比,并逐漸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陜西、甘肅等地出臺的政策,除了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發展領域外,還提出了具體的產業項目和投資金額。
我國制造業“新三極”布局應向“一帶一路”沿線延伸。“一帶一路”戰略是新常態下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國際探索,也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如果各地嚴格按日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八項要求,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實施和推進制造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中國制造業必能擴展到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穩步由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有序轉型。不過,眼下我國制造業“新三極”的布局,主要還是依托于各省、市(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在各省相對封閉的范圍內來完成。殊不知,全球制造業格局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也在大大加快,比如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帶、蘭新經濟區等等。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必定會邁上新臺階。從理論上講,區域經濟作為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其發展受到該區域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社會經濟條件、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
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更受資金、技術和勞動等因素的制約;而新經濟環境下,技術經濟政策以及產業優勢和凝聚力對于特定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而當前我國“新三極”制造業格局卻仍依據傳統行政區劃布局,這就容易造成各省在制造業發展方面各自為戰,拉散人、財、物的資源配置,不僅形不成產業優勢和技術凝聚力,還會造成制造業市場的惡性競爭局面。建議,各省應牢固樹立開放型經濟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理念,在產業發展和經濟合作方面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在制造業布局方面,加強區域內各省間的密切合作,形成區域內各省的比較優勢。特別要緊緊圍繞區域內“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布局制造業,萬不可拘泥于該示范城市是否在本省范圍內。區域內示范城市一旦確立,有關省份的優勢生產要素都要向該示范城市聚集,相關政策也要向該示范城市傾斜。如此,“十三五”末,在東、中、西部,能集中形成幾個區域內的制造業中心,這樣的制造業中心最容易推動我國的制造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升級,并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也最容易打造國際制造業品牌,提升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