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圓錐滾子軸承軸承-賽襄軸承網站資訊:近日,我與國內一車企銷售高層管理者進行了一些交流,圍繞目前整車生產資質“一進一出”,為什么合資品牌質量問題頻現卻得不到解決以及為什么中國汽車工業核心競爭力難以有效突破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國家層面的這一系列舉措,是否可以認為是在布的一盤汽車產業大棋局?不再強調“市場換技術”,而是更多的通過政策和市場的引導,通過中國品牌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來實現中國在汽車行業領域的技術突破?
其一,眾所周知,國家層面對于整車生產資質的把控本來很嚴格,此前一直強調的是“出”,也就是說,為了優化產能,要面向一些實際上已經沒有再進行整車生產或整車產量很低的整車企業,收回整車生產資質;而與此同時,也曾強調不再會新增發放整車生產資質,也就是不讓“進”。近期以來,我們也的確看到,開始有不少車企的整車生產資質被收回。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一些車企的生產資質被收回的同時,另一些以新能源汽車業務為主的企業卻開始陸續獲得整車生產資質,尤其是民營企業方面。這顯然值得行業注意,國家層面為什么會從“只出不進”的策略,調整為“一進一出”的策略?
其二,汽車行業進行了數十年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合資車企中中方的話語權似乎還越來越處于劣勢;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近年國家在尖端科技層面的技術突破也可謂屢見不鮮,在軍事科技、高鐵、計算機、生物科技等各方面,都已經有了比肩全球的處于最前研的技術實力,但為什么在技術含量相對上述這些領域并不高,甚至有明顯差距的汽車工業,中國卻始終止步不前?此外,從常識的角度,合資品牌產品的質量在基于其全球領先的研發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把控下,應該會表現出不錯的水準,但為什么近年合資品牌產品層面的質量問題卻層出不窮,甚至于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同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在合資企業里面,一切按流程辦事,從表現上看是符合所謂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也可提升效率。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的思考,這種凡事都要按流程辦的規定和要求,特別在我們的合資車企里的這種嚴格要求,是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壁壘,是一種外方對于中方的一種防范舉措?是不是所謂師傅帶徒弟,都留了一手?讓中方始終無法從外方手中學習和掌握到核心技術?
也許,綜合以上這些線索和分析,我們可以理順出這樣一個邏輯:所有行業領域中國都能有技術突破,但唯獨汽車行業,這樣技術含量并不靠前的行業,中國雖然實現了數十年的“市場換技術”,卻在核心技術領域為什么還是無法獲得突破?顯然這個問題的癥結是在外方的有意把控這塊!同時,從近年中國品牌的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領域在產品力和產銷規模領域的表現來看,中國的汽車行業并不是沒有潛力和機會。
基以上的邏輯,國家層面在前期強調在整車生產資質“只出不進”的原則基礎上,調整為“一進一出”的策略,尤其是針對民營企業方面。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近年實施的一系列針對1.6L以及小排量汽車的優惠政策,大部分都還是偏向中國品牌。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