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成功的海外并購好處很多。一是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很多零部件企業都是以粗放式發展起來的,隨著我國進入工業4.0,傳統零部件的毛利率越來越低,轉型升級已是定勢。目前看,通過海外并購快速實現轉型是一條可行之路。二是進入合資汽車的配套體系。山東永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學中對記者說:“民營企業產品要想得到合資、外資汽車企業的配套認可,至少需要10年的積累,且打入配套體系的過程很艱難。但通過海外并購,借海外企業原有的配套關系,外資品牌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海外并購是為了掌握企業不具備的前瞻性技術和彌補自身短板,不能成為接盤外資企業扔掉的包袱。”付于武強調,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是通過投資市場的標桿效應進行海外并購。其實,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自身資金并不是特別充裕。對標的公司進行深入評估后,如果發現可能駕馭不了,就不要收購。汽車軸承廠家-賽襄軸承是一家從事汽車軸承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生產型企業,我們將本著“不懈追求品質”的宗旨,向社會各界提供汽車軸承產品及滿意的服務。
收購是一回事,融合是另一回事。經過多番努力,團隊間的相互學習,讓并購海外公司的強大創新能力和生產品質管控,與中國母公司的資金優勢和市場資源實現強強聯合。王劍峰說:“我們聘請了有知名外企從業經歷的高管來推進雙方的融合。”據記者了解,除均勝電子外,得潤電子、中鼎股份等更多企業知曉要聘請專業人才,成立戰略并購部,逐步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系統,從標的項目的尋找、盡職調查的開展、商業談判、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法律事務處理,到全球反壟斷審查和國內有關部委的申報等各項業務都能熟練開展。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FO 易善兵也對記者說:“我們在歐洲設立了一支專門團隊負責海外并購事宜,這樣盡職調查更詳細也更為嚴格。” 截至201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約1.2萬余家,盡管數量眾多,但大而不強,行業集中度低,自主研發能力薄弱。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更傾向于收購被外資企業高度壟斷的細分市場中的零部件企業,對其后續的投資回報以及整合后的協同效應大有裨益。
目前看,海外并購發起的主體多是上市公司。王大鵬對記者說,“近些年,我國資本市場環境比較好,企業通過資本杠桿能夠買下比自身實力強的企業。我們看到很多并購都是‘蛇吞象’,但我們還是應提倡量力而行。”他建議,如果評估下來,并購的企業比母公司龐大且未來管控可能有難度,最好放棄,否則失敗的風險比較高,對企業自身發展也不利。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