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離合器軸承制造廠-賽襄軸承了解到,近些年中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在產業規模、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培育國際化的自主汽車整車品牌和自主零部件品牌將成為重要工作。
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迅速
2011-2015年,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從10萬億元升至1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3%,而中國市場主導該增長;該期間,中國零部件行業規模由2萬億元升至3.2萬億元,增長60%。2016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3.72萬億元,同比增長14.23%;利潤總額2825.26億元,同比增長17.12%,雙雙實現高增長。
關鍵技術有突破,自主創新體系初步建成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行業內重大工程和技術專項的大力支持,本土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和管理、質量、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國傳統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實現了突破。如逐漸掌握了缸內直噴汽油機、渦輪增壓、乘用車柴油機、商用車柴油機高壓共軌等產品的核心技術;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大扭矩機械自動變速器、多檔位自動變速器以及無線自動變速器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生產等。我國汽車零部件自主創新體系逐步構建。
行業或迎調整,創新成為競爭力
國家對發展新能源汽車高度重視,2014年后出臺了一系列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都旨在刺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淘汰傳統落后污染產能,日前工信部副部長更是發言稱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相應的汽車零部件需求量也將隨之提高,成為產業新增長點,新能源類零部件企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外國汽車企業依然主導行業
2012至2016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上,前10強仍是外企牢牢把控,如博士、電裝、麥格納、大陸、愛信精機、佛吉亞、法雷奧等。2016年,百強中,日本、美國、德國分別以28家、22家、16家居前,中國供應商數量雖有所增長,但仍然僅占據5席,分別是延鋒汽車內飾(第14名,營收863億元)、英納法(第66名,營收208億元)、中信戴卡(第71名,營收173億元)、德昌電機(第81名,營收133億元)和敏實集團(第93名,營收94億元)。
我國零部件“巨頭”們與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規模相差甚大,最大的企業華域汽車營收也不及第一巨頭的三成。其中前50公司與全球50強公司收入相比,不足其一成。2016年前5家公司零部件收入合計為1,470.9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前百零部件供應商營收總額比例僅為2.9%。
內資企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謀求再發展
面對外資企業的市場擴張,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生存壓力日益增大,登陸資本市場加速整合和奔跑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汽車零部件民族品牌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
截止10月11日,我國A股已經有10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多家上市公司已開展多個零部件細分業務。其中,生產發動機系統、內外飾件、與電子電機系統的汽車零部件產品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別占比約35%、24%、23%,這些領域也是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侵占國際市場最多的板塊。
在2006至2009年期間,我國A股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數量以每年平均2.2家的速度增加。2010-2016年上市速度是平均每年8家。
離合器軸承制造廠-賽襄軸承了解到分析汽車工業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我國已經到了發展汽車產業鏈中的自主品牌的重要時期。外企加速擴張,行業競爭進一步火熱化,或將迎來挑戰和機遇。這需要國家、社會給予汽車產業鏈企業更多的支持,包括資金、包括融資渠道、包括技術支持等,我們應集各界之力加速培育更多的民族汽車產業鏈品牌企業。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